写在又一次被动换工作之际

好消息:失业数月之后,我找到新工作了。坏消息:我不太确定是否下一次失业还能再找到工作。

前情提要

想想也挺搞笑的,差不多一年前,我写下了这篇《降职降薪一年后,我其实活得还行》,当时还有那么一点岁月静好的感觉。

结果今年五一节前,领导就找我谈话,以降薪调岗的名义沟通工作,其实就是想让我主动走人。降薪超30%,还要调去一个角落干着和我之前履历完全不相关的工作,这都不叫协商,就是找个借口赶人罢了。

从公司角度,我完全能理解这种操作的动机。公司业绩不太行,减员是一个相对快速的降本手段;类似产品经理或者研发这种岗位,把系统搭建好了,留点人力维护就行了,裁掉几个产研岗,问题不大的;具体到个人因素的话,可能我在那家公司还算是相对高薪的(从Boss直聘上的招聘信息可以判断得出来),不裁我裁谁对吧~

没事,我都能理解的,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遇到降本增效了,有赔偿就行。有点意外的是,平时看起来很和善的领导,却是上来就给我砍一刀,不给我全额N+1,说我们协商一下,只给某个金额可以不?理由是,我手头项目的研发成员,去年至今已经被裁了两波,所以我的工作量并不饱满;这个理由其实很烂,因为深夜加班上线系统时,公司也没想过给我加薪呀?我其实可以不接受这个赔偿方案的,但由于之前发生过因公司业绩不好,直接倒闭被欠薪的惨剧,心有余悸,我也担心这家公司可能会发不出工资,就接受了这个砍了一刀的赔偿方案。

我向来是挺讲究职场体面的,做人留一线嘛。不过公司这么搞,想必对方也不曾考虑体面的问题吧。也是,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,对公司来说我们这些打工人都是过客罢了。我还是挺佩服我某个朋友的,TA是该争取的权益一分都不会让,公司裁员赔偿不到位,直接仲裁,还要让公司补缴社保公积金(冷知识:深圳绝大部分公司都不给员工全额缴纳社保公积金)。我也可以这么做,只是性格使然吧,我没这么做,每次都是赶紧找下一份工作,向前看,不纠结已经发生的事。

离职前最后一个工作日,我还在钉钉工作群里跟进某个功能迭代的上线收尾事宜。毕竟,自己亲手做的需求,就像自己养的孩子一样,不舍得半路就丢了,还是跟到底吧。

但,说实话,这样做,除了感动自己,离开之后,又有谁会记得你呢?

公司不是家,大家都要记住这点。

开局不利的内推机会

离职之后,我休息了差不多一个月吧,中间还去了一趟山西,在那边待了挺久的,参观了很多古迹。巧的是,几个月后黑神话悟空正式发行,山西文旅大火,这时候你要想去山西旅游就太拥挤了,庆幸我去得早了。

6月份开始看工作机会。一开始我只想通过内推找工作,不过好几份内推都黄了,原因各种各样:

A公司在Boss上放出几个岗位,我托前同事内推下,发觉其实并没有在招聘,只是僵尸岗罢了。

B公司和我在数年前有过一面之缘,跨境电商行业,我还加了其中一个创始人的微信(TA后来离开了这家公司),于是厚着脸皮让对方帮内推,直接拉群丢简历给HR。结果没有任何下文,黄了。想想几年前他们还曾邀请过我加入,当时我刚换工作不久,就没答应,现在想要加入,已经物是人非了,没当年那么容易了。这里稍微扩展下话题,你在什么时候加入一家公司,这确实是一个很微妙的点:早期加入可能门槛低,工资收益也少;在公司快速崛起期间加入,你的收益可能相对丰厚,不管是薪资、职级还是职业技能经验上;公司稳定发展之后,可能招人门槛提高了,但薪资也就是看齐市场水平,高级一点的坑位基本都满了。

C公司,托前领导搭线,也是前公司的一个大佬在那边当产研负责人,说可能会有个HC空出来,让我等一等;去他们公司现场聊了一次,了解一些基本状况;结果等了一个多月后,没有下文,据说对方也是在减员整顿中,暂时不开放岗位了。

D公司,也是前领导直接推荐的,前领导的前同事(圈子真小啊。。。),在某手机大厂海外部门的一个岗位;在线面试了一轮,自我感觉良好,不过没下文。想想估计是对方觉得我之前有过管理岗经历了,再去做一线执行工作,他们可能担心我的稳定性问题吧。

E公司,前同事推荐,直接到HR那边,电话来得很快,HR小姐姐明显犹豫的语气问,你确定要来么,这只是一个中级岗位,因为看我履历比较丰富,建议考虑清楚。我听她这么一说,确实也犹豫了,最后还是回绝了此机会。

F公司,一个神奇的网友推荐,他自己去了该公司后觉得岗位不是太匹配想跑,然后问我是否考虑,有点出一个进一个的意思。他还很热心地帮我提了很多简历修改意见。不过,后来他自己又尝试内部转岗没成功,而公司又已经快速招到一个替代他的人选,于是我也没机会去此公司了。

对了,差点忘了感谢某X友,在很早时就联系到我,表示可以帮忙内推到他们公司。只是当时我刚离职,想着还是自己先找找看有没有更好的机会,以及该X友公司一直是大小周,我还是有点害怕,就一直没推简历过去,不过还是要表示下感谢的。

就这么些个内推机会,都没下文,我只好自己去Boss直聘上勾搭目标公司了。

史上最难的Boss直聘找工经历

都知道这几年行情不好,但我没想到的今年行情如此之糟糕,感觉比2022年夏季,疫情扩散时还要糟糕。

2022年夏季,前司因为疫情加上自己作死的因素,直接倒闭之后,我开启了找工之旅。当时只是觉得合适的机会不多,但是面试多多少少还是有的,简历投递了也会有人查看。

2024年夏季?面试机会直接降低到个位数。哪怕是开了Boss直聘会员,经常都是打招呼后没有人查看。

我原本以为是我自己的问题(工作年限比较多了),但和我同期离职的产品小哥,也就30岁出头吧,也是几个月下来一无所获。

那,我感觉更多的就是大环境问题了。

我总结了一下这几个月的一些感受:

  1. 企业倾向于缩减IT开支
    •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。曾接触过一个企业,要招数字化总监岗,我沟通之后才知道,他们自己没有IT团队,就想要招一个人,搞定所有IT建设的事情,系统尽量外包出去。要知道那可是一家最近两三年销售额几十个亿的公司,他们都不想自己养IT团队,可想而知,其他小公司对IT的态度会如何?
    • 之前几家公司都买过某个企业服务软件,因此我微信加了好些他们公司的人,有销售、有售前、有培训的。结果从微信朋友圈看到,这几年他们陆续转行了,因为软件卖不动了。大量中小企业都减少了这类外采系统的开支。
  2. 企业招人越来越强调垂类精准对口,需要来了就能干活
    • 很多人说产品经理是万金油岗位,啥业务都能做。这话有一定的道理,因为产品基本功就那些,是通用的,只是说不同细分行业的业务知识门槛会不一样罢了。
    • 所以,早些年,产品经理换行业方向是非常普遍的,公司也不会特别强调你必须在同行业做过才能应聘,只要你学习能力够强,入职后快速学习上手就行了。
    • 但,从今年的招聘行情来看,企业特别看重你的过往行业履历匹配度,如果没有在相同行业做过基本没戏。举个例子,我在很多家公司做过电商中后台的系统,在我看来这些系统没有本质的区别;但是,我去投跨境电商ERP系统类的岗位,对方是不认可我的,因为他们觉得我没在跨境公司做过,不合适。难道对接京东淘宝平台,和对接亚马逊平台有天壤之别么?并没有,但公司需要一个熟手,直接做过跨境电商对接的,来了就能干活,他们并不想看你如何证明“我学习能力强,可以融会贯通”。
  3. 企业有明显的从大厂捡漏人才的心态
    • 2021年双减之后,我曾拒过某家公司的Offer(主要是当时他们薪酬给得不够痛快,而且是大小周);现在他们依然在招类似产品总监岗位,还委托猎头到处挖人。有一天猎头挖到我这来了,我就抱着尝试的心态再次推了简历过去,想着毕竟是同个细分行业,JD应该是很匹配的;但是,后来猎头回复说,他们现在只看头部大厂出来的人选:
    • 现在都2024年了,没想到还有这么多公司迷信大厂光环,我是不太理解的。大厂的很多业务打法其实没办法在中小企业复制的,大家的体量差太远了。腾讯想要推一个新业务,随随便便就能触达到千万人、过亿人,而我刚离职这家公司,为了几千块钱的线下海报物料费用都要纠结一下,你说从大厂空降一个人过来,有意义么,能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么?
  4. 企业现在大量需要的是5年经验以下的员工
    • 我发现,Boss直聘上对工作年限的要求集中在1~3年和3~5年这两个区间。这对于工作年限比较久的人就不太有利了。
    • 实际上,这些岗位也有大量的5年工作经验以上人选在投递简历,从Boss直聘的岗位竞争力分析看得出来:
    • 这个局面也不一定对年轻的候选人有利,因为大量高工作年限的人愿意降薪入职,企业也有可能会选后者。当然总体来说,企业还是愿意选年轻一些的。
  5. 企业对待员工的态度越来越苛刻
    • 不管是我去面试的公司所了解到的,还是基于我朋友们目前在职公司的情况,都明显可以体会到,企业现在是越来越有恃无恐,因为外面就业行情不好,所以企业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员工免费加班,或者要求降薪,或者以比较苛刻的条件招聘员工。
    • Boss上的公司,大小周很常见;也不知道是深圳这个养蛊之城特有的,还是说其他城市也一样?很多公司在卷工时,对员工的上班时长进行排名,排后面的就可能被淘汰,所以好多公司员工都在无意义地内卷,比谁下班更晚。
    • 说白了,形势比人强,现在的劳资市场,企业方是强势主导的,打工人更多只能被动接受了,都是为了混口饭吃,能忍则忍。
  6. 企业外包岗位门槛已大幅提升
    • 以前大家可能会觉得,找不到工作就去干外包吧,也是个出路。但,今年的行情是,外包竞争也非常激烈,学历要求都普遍提升到本科及以上。
    • 我的某个前同事找了几个月工作,最后靠熟人内推才拿到银行外包岗位;他的另一个同事离开上家公司也就比他晚几个月而已,一开始看不起外包岗,结果后来发现连外包面试都过不了。。。要知道,他们离职的上家公司也算行业独角兽了,连这样的工作履历都不吃香了。

如果说这几个月的找工之旅还有什么正面心得的话,那就是,我发现目前虽然大环境不行,但做出海/跨境类业务,依然是有比较多岗位的,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下。

另外一个点,就是有不少产研销一体的公司,就那种有自己的工厂、做实体类商品的公司(数码产品、家具、电子烟等等),普遍在搞供应链数字化改造/整合,关键字是PLM、PDM等。我的理解是,相比起已经杀成一片血海的C端,企业在供应链精细化运作这块会持续发力,降本提效,仍然舍得在IT建设上做投入。

只是对于我来说,由于之前没有做过海外业务,实体行业供应链业务也接触不多,现在想要去找这类工作的话,面临的困境也依然很难打破,类似下图:

其他求职渠道尝试

有小伙伴好几年没换工作了,不太清楚现在的行情。目前Boss直聘就是垄断地位了,其他求职渠道基本可以忽略。

如果硬要说一个,那可以试一下脉脉。Boss直聘不是经常已读不回乃至直接就未读么?你可以去脉脉上找对应公司的人,发消息,求内推。

我也试了,有些人不回我消息,也有些人帮我避坑了(不建议我去对应公司),也有收了简历的。

鉴于大家并非高频登录脉脉App,所以很多时候你发了消息,对方也不一定回复。虽然有短信提醒,但对方不一定看,毕竟这年头短信被拦截很普遍。

顺便吐槽下,脉脉App找人脉需要买会员,一个月68元,这价格对标Boss直聘会员,但后者好歹是个正经招聘平台,你一个搞职场八卦为主的App也卖这么贵,有点过分了哇。

失败的副业尝试

这期间,好多小伙伴都来关心我,问你就在家里待着呀?不做点副业啥的?

其实吧,我确实有积极自救,尝试了一些副业,不过收获不大的,不然我也没必要继续找工作不是?

我尝试做了个公众号,就是职场鸡汤类的话题。一开始斗志昂扬,坚持日更一个月。有两三篇文章有过万阅读量,靠广告分成,一个月赚了几百块钱。

接下来第二个月,流量就不太行了,虽然自我感觉文章写得还行,就是阅读量不见起色。我也失去了日更的动力,变成了佛系更新。

我也尝试在网上做一些Aff推广类的业务,只能说聊胜于无吧,几个月才赚了一两千块,生活费都不够用的。

关于副业的话题,很多人都感兴趣,热衷于谈论。我想说的是,如果副业能随随便便就成为主业,就没有那么多人谈了,大家都各自闷声发大财呢,中国人传统智慧不就是这样么。

更多情况下,副业只是一个炒作话题罢了。有没有可能,从副业赚到钱的多数场景,其实就是“赶紧来买我的课程,我教你如何做副业”?

我的那些前同事和朋友们

2021年双减政策之后,我大部分前同事都已换了两三份工作。

都说国内职场对于Gap太久的人不友好,但三年前我还在另一家公司负责招聘时,就已经发现,大量候选人简历非常“花”。究其因,公司裁员或者倒闭的情况这几年非常普遍,打工人也是很无奈。

朋友A是产品经理,去了央企,稳了几年后,现在也被强制降薪,甚至可能被赶走,只能过一天是一天。

朋友B做Marketing的,这几年混新能源车企,换了几家公司后,最近被裁员出来,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,除非他去省外(华东),但他已经定居广东,比较麻烦。他的原话是:广州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接近崩溃了。

朋友C在短时间内换了几份工作后,简历“花”了,被企业嫌弃跳槽太多,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,只能自寻副业出路维持生计。

朋友D是研发,去了某正在风口上的服装快消公司,加班太狠太内卷,决定离职出来创业,搞餐饮。

前同事E是产品经理,在深圳被裁员后,又动荡了一阵,实在找不到工作,回老家了,最近看朋友圈,好像开了个线下服装店。

我前领导F,工作年限比我多好几年呢,在某公司待了超过10年后,公司还是无可挽回地走下坡路,他也被迫离开了这家公司。据说在家里休息了一年多,然后开始在朋友圈卖服装了。

某网友G,研发岗,之前在深圳也是被公司欠薪坑了,加上年纪大找不到工作了,就回湖南老家,开始做离职赛道的视频Up主,但我看了下播放量并不高。

前同事H,前端开发,从前司拿了大礼包出来后,去了外包公司,还是托人内推才有机会去外包的。听说最近加班比较狠,但没办法,外面也没其他机会,只能熬着。

总结下,就是过去这几年,如果你在某个业绩还算不错的公司,且职位相对不低,就还能稳住。如果你所在公司或行业,随时风雨飘摇,而且你也只是个底层打工人,那被动频繁换工作就是常态了。

而且,随着年纪的增长,换工作会越来越难。别说35岁困境了,君不见小红书公司都被传限制候选人年龄为32岁了么,越来越严格。

互联网行业确实是吃青春饭,大家都要好好想一下出路的问题。

柳暗花明又一村

就在中秋节前,某前同事和我提起,另一个前同事公司那边好像有岗位Open了,你要考虑不?我赶紧联系了一下,内推过去。

很快,便通过了面试。

终于,拖到国庆节后完成谈薪,拿到了Offer,10月中旬入职。

熬了几个月,突然快速来了这么个Offer,感觉心理上还没完全平复过来:又要恢复打工人身份了?

找了个工作日一大早,预约去医院做了入职体检。很久没有体验过早高峰的地铁了,挤在人来人往的上班族中,我有点不太适应。有点像是周传雄那首《青花》所唱的:恍恍惚惚,已经隔世?

有新工作,本来是好事,但我感觉开心不起来。一方面这份工路途遥远,据说每天下班时间也挺晚,反正也卷;另一方面,还没入职我就开始担心再次失业的问题了,这算是降本增效PTSD了么?这份新工作降薪了10%左右,虽然有心理预期,还是觉得有点失落。

这次是熬了大半年才找到新工作,下一次呢?下次我还有机会入场么?

不敢想,真的不敢细想。

“写在又一次被动换工作之际”的10个回复

  1. 看下来感触良多,经历大体相同,我也是刚上班,不过我 gap 了一年,做 MKT 的。现在入职这家公司很多方面跟我之前的经历都很不一样,中间有几个环节换成以前我都是直接放弃合作的,但这次都忍下来了,现在每天跟自己说“干一天有一天的钱”。虽说管理很怪,很苛刻,还降薪两三成,但好在领域让我感兴趣,希望可以学到新东西,干久一点吧,共勉。

    1. “干一天有一天的钱”这道理好,哈哈~ 能学到新东西也是可以的,或者只想糊口也行,反正都是要做点啥。向前走,不回头~

  2. 最近也在和家里人讨论下岗的事情,最坏情况可能明年年初就会下岗,然后提到我可能直接回国躺平2年,学个欧洲语言,再在北欧找个工作——没想到家里人居然同意了,感觉可能是因为我单身的缘故(即使我也已经30+岁了)。

  3. 我也是今年换工作的,可能因为年龄比你小一些,职级也不高,虽然能感觉找工作不容易,但是远不能跟你在文中提到的相比,而且最终也算是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。
    不过也确实会担心年纪再大一些会遇到跟大家一样的问题,现在业余时间也会做一些其他的尝试,开发一些小产品之类的,希望能给自己增加一些抗风险的能力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